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配资知识服务网
8月25日,2025微博文化之夜盛典在郑州落下帷幕。单霁翔、茅威涛、乔振宇、郑云龙、方锦龙、谭晶等百余位文化名人、专家学者、文艺明星,以及来自摄影、国漫、文学、文旅等领域的优秀创作者代表汇聚中原腹地,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,共同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中华文化繁荣图景。
据了解,活动现场颁出年度文化影响力遗址、年度创新博物馆、年度文化演出IP、年度文化号召力人物等十四组荣誉,不仅为文化领域深耕者加冕,也为郑州建设“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”全国重地,进一步强化“天地之中、黄帝故里、功夫郑州”的城市品牌注入互联网新动能。
文化盛宴亮点纷呈,多元文化精彩绽放
2025微博文化之夜以“守正创新”为内核,通过丰富的展演与深度互动,让千年文明焕发时代生机,现场亮点密集。
四大石窟文化的全景呈现成为现场最大的亮点之一。由乔振宇领衔的《凿光·守光·追光》,将敦煌莫高窟、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、麦积山石窟的千年故事搬上舞台。随后的“石窟·中国”环节中,四大石窟代表首次在微博文化之夜同台,敦煌研究院研究员、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,云冈研究院研究馆员、山西省灵岩云冈石窟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赵昆雨,龙门石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杰,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数字中心主任董广强作为“石窟展卷人”依次登场,揭开“石窟宝藏图”,分别围绕敦煌藏经洞、云冈石窟第18窟、龙门石窟古阳洞、麦积山石窟修缮故事展开分享,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石刻文明的厚重与守护者的坚守。
郑州是八大古都之一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。郑州商都遗址的发掘,对于研究早商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历史价值。在“商都遗址70周年”互动环节中,三次现身微博文化之夜的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、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送出诚挚祝福。一直倡导“活态保遗”的他,始终致力于让文化遗产美起来、活起来。通过盛典也向所有默默奉献的考古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,让更多人看到文化传承的每一步,都站着默默耕耘的守护者。
十四组荣誉揭晓,致敬文化传承与创新
为表彰在文化传承、创新与传播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机构,激励更多人投身中华文化发展事业,2025微博文化之夜现场颁出十四组荣誉,覆盖文化遗产、文博、IP创作、媒体传播等多个领域。
在文化遗产与文博领域,二里头夏遗址博物馆、良渚博物院、牛河梁遗址等6家单位荣获“年度文化影响力遗址”,这些考古现场,见证了考古人“以手铲为笔,以地层为纸”的坚守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、中国丝绸博物馆、广东省博物馆等5家单位摘得“年度创新博物馆”,展示出它们从数字化展览到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实践,实现让博物馆从“文物仓库”变为“文化中枢”的突破。
文化IP创作领域同样亮点十足。话剧《卿卿误我》、音乐剧《寻找李二狗》、舞蹈诗剧《在远方·在这里》、《澳门2049》等凭借“突破舞台边界,用创新叙事讲好地域故事”的实践,荣获“年度文化演出IP”。《凡人修仙传》《剑来》《斩神之凡尘神域》斩获“年度国漫IP”,凸显国漫以“东方笔触+年轻化叙事”实现破圈与出海的活力。作为文化事业的新兴优质生产力,网络文学已强势迈入主流视野,涌现出大量原创精品。《白烁上神》、《等到青蝉坠落》等获“年度原创文学IP”。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、宇树科技、《藏海传》等获得年度文化出海影响力事件荣誉,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风采的生动注脚。其中,宇树科技代表携旗下机器人亮相现场,展示了一段行云流水的功夫秀,每个动作都是中国功夫与中国机器人的共舞。
在人物荣誉方面,黄霄雲、乔振宇、郑云龙凭借在流行音乐、影视文化、音乐剧领域的文化影响力,荣获“年度文化号召力人物”。黄霄雲、乔振宇、郑云龙还在现场获得了“越剧跨界体验卡”,茅威涛老师现场教学越剧的经典动作,让大家感受到了越剧的风采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则以“贴近平民生活、传递文化温度”的创作与传播实践,摘得“年度杰出文化影响力人物”。
在城市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配资知识服务网,文化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已成趋势。业内认为,微博与郑州合力打造的“微博文化之夜”IP,不仅示范了“数字平台+城市文化”的融合路径,也是将文化IP的影响力转化为郑州城市发展的势能的成功印证。
利鸿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